Entri blog oleh hhwangtommy 王鴻勳

2019pix
by hhwangtommy 王鴻勳 - Isnin, 13 Oktober 2008, 1:57 PM
Sesiapapun di dunia

97 學年度 TA 工作經驗分享

主講者:王鴻勳

TA 工作參考項目

課前準備:

準備普物時,除了將題目打成講義外,更要自行解過,若照解答固有的模式解題,上 TA 課的同學只要自行上已放在 moodle 中的解答就行了,其實對於任何科學基礎上提供一個解題順序觀念是很重要的關鍵,相關細節於授課內容陳述之。

若關於設計或更新課程資訊網的課程內容,一定要能夠善加利用,因為這是一個能夠和同學做意見交流的平台,往往修課的學生不一定只有當年度的年級學生,有些重修學生可以透過這個管道取得和 TA 的聯繫,了解課程的相關訊息。

課程進行時:

授課內容:

以普通物理學為例,準備習題時,就將計算出數據與證明公式的過程,按照過程,在 moodle 系統會提供作業解答,但課後輔導所教授的習題內容就不再提供,以維護來上 TA 課同學的權益。

問題:當學生覺得解題過程過於簡單時的情形 ?

任何的數學形式的題目並沒有所謂的簡單解題,是對於問題熟練度夠不夠而已。

本身上課時的解題方式除了將英文題目用中文講解外,每一段的解題過程,都會比提供在 moodle 上的解答順序增加更多層次的過程,認為這些解題過程都以達到自我要求及程度上的理解,都可以自行試著解其他非作業中出現的題型。

但是每到大考時,卻可以發現,若把各章節的題目合在一起時,學生卻可能對題目產生困惑,無法切確的找出物理觀念對應適當的公式來解答問題,其實 TA 只是提供一個啟發和解答問題層次的方式,「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問題:以工科的學生為例,團隊合作是很重要的一環。

學生個人要理解一些可能以前沒有接受過的數理觀念,在短短的一學期內就要把好幾門課弄到 pass ,這是需要花點時間,可是到底花多少時間才夠。

提供一些經驗,將作業或題目來分組計算,不要太執著在某個章節的題目或某個部份,不懂得地方除了可以問 TA 外,同儕之間其實是互相合作,不是指考

試時作弊,而是在平時對於計算不出來的問題,向同學請教,但要注意一點,這是個互惠的合作關係,盡量不要一個題目都沒有做,就想要跟同學討論你要的結果。

小結:

TA 能夠提供的很有限,畢竟 TA 自己本身也有課業上的事情要忙,不見得面面俱到,所以早點學會合作將習題做完,會比上好幾堂 TA 課有用。

TA 要按照自己進度來進行課後輔導或其他工作,若前幾堂課沒來聽課者,卻要求將前面部分講解一次,我認為這樣會破壞公平性,但是可以稍稍提到前面的部份,當然這樣的說法比較適合在工科 TA 解題課上。

把公平性做出來,若當週的缺課人數太多,可以適時的調整 TA 課再教一次,除了主觀的教導外,也要聆聽學生的需求。

批改作業訣竅:

不同的 TA 本來就不一定有相同的改題標準,以普物為例,只能將題目分開來批改,譬如考試或作業總共有 6 大題,那就分成甲 TA 批改 1,3,5 ,乙 TA 批改 2,4,6 ,這樣整體來看比較具有公平的結果。

課外輔導:

大致上分兩類的學生,一種是對課程沒興趣或者學習落後的學生,另一種是比較有興趣專研的學生。

TA 要適時在帶領分組討論、報告時,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認識,觸發學生的興趣,這方面對 TA 而言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度,但是若已各種小遊戲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是有效果的。

在上述的分工合作當中提到,學生確實要以互相幫助來建立同儕之間的關係,我遇到過有學生沒有太多耐心去和部份學習落後的同學套交情,但就 TA 而言, 能夠指導的時間不多,能力也很有限,但在同學之間的協助下,卻能夠獲得更多的經驗。

用功才是真正的重點,勤能補拙。

教學成效紀錄:

TA 除了上述的工作外,對授課教師也有同樣重要的事情,就是 TA 會議時向教師回報學生學習反應的情形及在會議紀錄中記錄工作情形。

以普物為例, TA 日誌上所撰寫的,是含有課程相關內容概要及學生每週的反應情形且含有照相紀錄,每週撰寫一次,不同於每月填寫一次的基本要求。

當然 TA 日誌要視 TA 課程情況來撰寫,不見得沒有做就要憑空製造一份, TA 也須對自己負責,該做什麼就該記錄下來,盡量以工作報告來撰寫。

每個期末時也不要忘記把平時收集的資料、自訂講義、 TA 期末報告總整理等等 TA 相關資料放入 TA 課程資料夾內。

 

  
RSS